3月27日晚间,荣盛石化公告称配资平台,公司控股股东荣盛控股拟将所持公司股份10.13亿股,以24.3元/股的价格,转让给沙特阿美全资子公司公司AOC,对价总额246亿元。
《笑得出来的养育》,李一诺 著,湛庐文化丨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年6月版。
儿童不是个头小一号、能力差一点儿的成年人,儿童更像是另一个物种。很多父母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,没关系。只要常常提醒自己,儿童不是小号的成年人,就是个很好的起点。儿童和成年人有什么不同呢?我总结了两个“核心矛盾”,并经常提醒自己这两个“矛盾”的存在,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,它们可能就是救命稻草。而每次提醒自己时,都算给那颗小种子,培了一次土,浇了一次水。
矛盾一:想象世界vs.现实世界
孩子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想象世界里的,而不是在我们成年人认为的“现实世界”。为什么说是“成年人认为”的呢?因为成年人的想法不一定就是对的。孩子说:“爸爸,我想看恐龙。”这个恐龙可以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但是,如果去不了博物馆,你在被子里用拳头假装的“恐龙”,也是恐龙。
孩子是生活在想象世界里的,但这不是矛盾产生的原因。矛盾的产生,是因为我们成年人很难“回到”想象的世界里。
我们在“现实”的世界里,会觉得:“这有什么用?”但如果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,谁又没有过想象的世界呢?孩子都爱玩过家家,他们在这个游戏里通过想象来构建世界,构建他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和他人的关系。
这个游戏随时都可以开始,不是非要买一套玩具。玩具商店会卖一些成套的情景玩具,做一大套角色,当然如果有能力也可以买,但它同时也是某种想象力的固化。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孩子,就会发现他们拿几个小石子,几根小树枝,就可以开始玩过家家了。石子一会儿是人,一会儿是动物,一会儿是士兵,一会儿是野兽,想让它们是什么都可以。
电影《窗边的小豆豆》(2023)剧照。
所谓“想象的世界”,就是我们平时说的“玩儿”。而“现实的世界”,是“做事”,是逻辑和道理。记住:孩子的语言是“玩儿”。
这时候你脑子里的“警察”(容易引发“焦虑、评判”的“小我”)就跳出来了,它迫不及待地问了两个棘手的问题:
问题一,光玩儿怎么行?!玩儿能当饭吃吗?!
其实,真能!第一点,孩子们在想象世界里玩耍,是一个高效学习的过程。就像过家家,孩子们在玩儿中能够学会表达、倾听,学会构建复杂角色之间的关系,学会和其他人协作。
而且,这些东西,在“玩儿”里学,其实才是唯一的正路。不信?你把孩子按到那里听你讲课,讲如何和小朋友好好玩耍,如何表达,如何倾听,看他能学会不?
我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之一,是邻居樊明阿姨家偷蜂蜜的“大笨熊”。那时候物质贫乏,樊明阿姨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一套大塑料积木。我和她儿子就用积木搭一个比我们还高的大蜂巢,我们是足智多谋的小蜜蜂,她是蠢笨的大熊,大熊每次进来偷蜂蜜时都会被我们蜇得抱头鼠窜、落荒而逃,永远偷不到蜂蜜。这么一个游戏,百玩儿不厌。
我后来的幽默感和自信心,大抵和这些经历有关。
所以,第二点来了,玩儿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和自信心!想想我46岁了,回忆童年能有着这样美好的经历,也算人生赢家了吧!
所以我在家里一直备着一套玩具地垫,孩子们可以搭成屋子,搭成隧道,在里面玩各种游戏。他们是武士,我是入侵者,可怜的入侵者每次都失败,只能落荒而逃!
你问——你还没回答“不能当饭吃”的问题!别急。
电影《窗边的小豆豆》(2023)剧照。
我和孩子们读冯骥才的《俗世奇人》,他们最喜欢的一个人物,是“大关丁”。大关丁喜欢玩儿,喜欢吃“糖堆儿”(天津话的糖葫芦)。后来家道中落,从当年吃糖堆儿到做糖堆儿,从借钱买“山里红”(山楂),走街串巷开始,到靠自己重新站起来,这故事有趣得很,也励志得很。
看,会玩儿,能安身立命。也就是说:玩儿能当饭吃!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,回到根本,孩子在“玩儿”里所学习和锻炼的能力——从创造力、执行力,到与别人的合作,解决纠纷……哪一个不是孩子在社会中生存生活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呢?
问题二,但这些能力不够啊,还得能做题啊!
我在《力量从哪里来》那本书中分享过一个例子:
2020年要开学的时候,我们准备买一辆二手车。10岁的安迪问我:“妈妈,为什么我们不能买一辆坦克?”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是:“胡闹!买什么坦克?”后来我想,为什么不可以呢?于是放下了“胡闹”的想法,问他:“你为什么想买坦克呢?”安迪说:“坦克很酷!你要是开坦克送我去上学,那我就是全校最酷的学生啊!”听到这句话,我完全能够体会到这份想象带给他的喜悦。就是!多酷啊!于是我说:“我同意!那咱们讨论一下。你看街上没有人开坦克,为什么那么酷的一件事情却没有人做呢?”他开始查资料,过了一会儿告诉我:“因为坦克太沉了,会把路轧坏;坦克有履带,履带会把地弄坏。”我说:“那我们看看有没有带轮子的坦克。”他又去查,的确有带轮子的坦克,还有二手坦克,价格是几万美元,和小轿车差不多,并非不可以接受。但是他有了另一个发现,大家不开坦克的主要原因是耗油!按照他看的那款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战坦克和网上相关数据,他核算出来该坦克的耗油量大约是一般轿车的40倍,是一辆混合动力车的80~100倍。计算一番,讨论一番,最终放弃了买坦克的计划。
你看,信息检索能力与数学应用题,是不是都锻炼了!所以,“玩儿”说到底,是一个对儿童友好的“入口”,通过这个入口,不仅可以学,还可以学得更好、更高效。
最后,允许我拔个高:玩儿和想象力这件事,其实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。
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家,如果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他们其实一直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,从凡·高、贝多芬,到凡尔纳,无一例外,他们都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探索和表达,才有了那些了不起的视角与艺术作品。
科学的发展,也都是来自这些充满想象力的问题。爱因斯坦和费曼就是典型例子。前面安迪研究坦克的例子,也是一个经典的科学探究的过程:他先有了问题,接着提出假设,然后从这个假设开始,去找数据,证明或者推翻假设。
电影《窗边的小豆豆》(2023)剧照。
所以,当孩子和你说要一起玩儿的时候,真的是给你伸出了一根橄榄枝,是在提醒你从“动物”变回“人”呐!
矛盾二:用“身体表达”vs.用“语言表达”
儿童是用所有感官感知世界的,其实成年人也是。但是我们在成为“成年人”的过程中,很多能力都“退化”了。只有两个能力突出发展、持续精进,一是视觉,二是语言。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儿沙子,玩儿水?因为这个过程有触觉,有身体参与。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“玩儿”?
因为“玩儿”的时候,很多感官都在参与:
身体在运动,风吹过皮肤,花草的味道,手上的虫子,触到的泥土……
哪怕是在室内玩儿,也是趴在那里,摆弄东西。
通过博物馆的设计也能看得出来成年人和儿童的区别。面向成年人的博物馆,展品往往挂在墙上,或者是将装置放在展位上,供人赏看,但很少能触摸和参与。这样的博物馆对孩子来说是很无聊的。
所以如果费尽心力地带孩子去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馆参观,而孩子对墙上的展品没兴趣,并不能说明孩子没有艺术细胞,只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通过视觉去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。
而儿童博物馆和儿童中心都是有大量的“五感”设计的,能够让孩子触摸、闻、听、摆放、破坏、构建,参与其中,孩子玩儿得不亦乐乎。这个现象背后是同样的道理。
2023年,我们在日本旅居的这段时间,孩子们最喜欢的艺术设施有两个。一个是无界(Team Lab)里的“柔软的黑洞”:一个大黑屋子,墙是软的,“地面”也是软的,想要迈步向前走时,双脚就会往下沉陷。空间本身会受到人的体重影响而不断变化。然后,人的身体也会受到不断变化的空间的影响。人们在空间中走动,各自受到对方的影响。你的身体会改变空间,同时,空间也会改变他人的身体。孩子们在里面互相推倒,不亦乐乎。这个作品有一段意味深长的介绍:
生活在现代都市,被冰冷坚硬的平面所包围,我们不用时刻意识自己的身体,也能生存下来。正因如此,我们已经忘记了身体的存在。本来,在自然森林中,平坦的地面并不存在。这套装置的目的就是提醒我们记起已经遗忘了的身体,让我们对身体有更多的感知。
第二个是位于箱根的雕刻之森美术馆(Open Air Museum)。这是一个基本纯室外的艺术馆,整个艺术馆设在山坳里,其间散布着雕塑。其中有一个特殊的“雕塑”作品,叫“花园里的星星”,实际上是一个迷宫,进入迷宫后可以和迷宫里其他的人在转角不期而遇。我和孩子们在里面相互寻找,玩儿得不亦乐乎。
电影《窗边的小豆豆》(2023)剧照。
孩子在这里面玩儿,眼睛都是发光的。
孩子眼睛里的光对我来说是一个强烈的提醒,他们在用身体感知世界,而我们却常常忘了这回事儿。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想:我没有机会去这样的地方,所以孩子错过了这样的体验。不是的,有机会体验当然很好,但如果没有,这些启示是可以随时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。
本文选自《笑得出来的养育》,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。
原文作者/李一诺
摘编/何也
编辑/张进
导语校对/赵琳配资平台
安迪孩子成年人世界坦克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